关于个人投资经历的回顾(随笔)

拖延甚久,想法放了一堆,决定不如动笔,写短点也好,写给自己看,以后有精力再把有的点展开写。

在这个局面动荡前路未卜的时候,感觉必须要以写作的方式开始回顾自己(主要是)过去三年的投资历程,以这种方式加以梳理和系统化。

一、2018年之前和投资有关的个人经历(建议跳过)

作为一个曾经的纯理工生,大概是这样接触到金融与投资的:

1. 小时候长辈理财被骗,父母很忙,时不时被长辈带去某地,不明真相地看着一群群众在那儿晃来晃去吵来吵去;

2. 2000年和2008年听说家里炒股叒亏了,幸好胆子小亏得少,没有让我变成单亲家庭;

3. 大一时和室友一起选了经济学基础这门课,误以为自己选课成功参加了期中考试才发现其实没有,考的还不错90+,被教授当堂调侃了一顿,后来觉得挺有意思就上完了一学期的课。教材用的是曼昆的《经济学原理》第四版,微观宏观上下两本。上课时为了应付作业和考试主要看PPT,后来好像是留学前夕作为消遣重读了一遍。

4. 2015年留学期间,听说我妈进入股市,而她从2000年开始屡次股市被割的黑历史,让我不由得担心起自己高昂的学费。于是和做投资的同学时不时讨论,也注意到虽然媒体和韭菜们已经高呼“07年都到7000点了,这次4/5000点只是个开始”,但市值和GDP的比例在5000点就已经和07年7000点时相当了,于是拿着巴菲特指数作为工具说服我妈,让她4500点开始跑路(5000*90%),4800点怎么也要跑完(3000+2000*90%,10%是安全余量);

4. 2018年有半年时间在国外参与一个世界银行资助的工程项目咨询工作,作为商务+翻译参与了大量工程经济价值计算的讨论,那时发现自己基于外语优势、一点西方经济学和统计知识,居然能在世行老专家和国内专家之间聊得挺high,还指出了当地人统计的70年代10年数据在统计层面的荒谬(无法通过随机性的假设检验,可能是数据造假)。

二、2018年开始投资的经历

(一)入场

2018年大盘跌破3000点开始定投基金(主要是大盘基金),一开始是每日,后来嫌支付宝通知太麻烦,改成每周四(A股周四下跌概率最高),下跌越多买入越多(支付宝的智能定投此时挺好用的)。那时的买入,并没有系统的认识作为基础,只是觉得:

1. 选择买A股(why 股)的理由。国家不会一直去杠杆,外资一直也在买入,大概率没错。从历史的角度,优质A股的收益其实不错,基于不同的选股方式和时间段的选择,大约是8%~10%,英美历史上长期看,股权投资都是优于于债权和房地产,而2018年房产单价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,无法靠发展在短期内消化掉,上涨空间有限;

2. 选择买A股(why A)的理由。海外读书和海外工程咨询的工作经历让我相信中国的未来(至少是不远的未来)一定会更好,而为了这个更好的未来,以美日欧的历史对比来看,一个繁荣的股权市场是必须的。而特朗普是一个自私自利的混蛋,而且混蛋得很坦荡,没有自知之明,也没有真正的政治才干,由他来领导贸易战是中国国运;(结束留学离开美国前和邻居老太太聊天,说如果我是美国公民我会选特朗普,因为我认为希拉里虚伪,混蛋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,而特朗普能教育美国人民,在四年后选一个更好的总统。现在看来失算了,若不是天赐新冠,特朗普必然连任,想得到他不要脸,没想到他居然有能耐那么不要脸。)

3. 选择买基金的理由:自己当时没有能力和精力做个股,自上而下的实操模式正好帮助自上而下的学习方式,比较适合自己。而且在散户(韭菜)遍地的时代,还不错的公募基金,扣去手续费大概率能跑赢市场。当初的投入如今翻倍左右了,不过回头思考,纯属运气,正好踩上了大盘成长股狂飙突进的日子,希望经过学习和思考,在未来用认知代替运气。

(二)几次操作和得失

1.左侧交易无以为继,市场触底柳暗花明。2018年底跌破2500点之后,自己的钱不太够用,申请家庭资金失败,劝说家庭出售房产成功,卖在了次高点。反思:(1)左侧交易等价于你认为你比市场聪明(市场只需要一部分人精明即可有效);(2)个人资金相比市场极其有限,同时有局限性和灵活性,要利用这种流动性的不对称。

2.3200点成功减去半仓。2019年4月,市场狂飙至3200+点,在高点分批卖出了一半左右仓位。思考:(1)当时两融上升明显,官僚机构的运作特性是经验主义的,而2015年的快牛和股灾恰恰杠杆是主因,所以加杠杆造成牛市监管机构必然会出手;(2)有印象决策时参考了半夏投资李蓓写的一篇文章,涉及2019年持续卖出的产业资本等方面的分析。后来的体会,半夏的文章常常喜欢和市场主流唱唱反调,值得兼听,不过感觉她的文章有时逻辑会跳跃,且常常蹦的时机太早,可能也是一种对于市场的投石问路,永远要自己思考,形成相对的完备的逻辑,用他人的内容作为逻辑大厦的材料。反思:(1)监管机构上一段周期中的经验会影响下一轮周期,与市场相互作用中协同演化;(2)对市场可以预测,但不应仅仅基于预测进行决策买卖,应该思考分析预测实现的前提、节点,目前在尝试结合趋势再买卖;(3)优秀的投资人中必然有人愿意分享,但说话的可能会有所保留、误差和自己的利益立场。

3.国内疫情加仓,海外疫情减仓。不温不火地定投到2020年,疫情突来。利用残存的本科数模竞赛知识理解传染病模型,和武汉朋友保持联系,fq在外网上搜集信息,在封城封到楼和解放军进汉理顺物流后,建立起疫情必将在短期内被控制的信心(当时的判断是武汉2月初新增数量停止上升,2月底累计数量停止上升,疫情被逐步控制)。在2月3日和4日把自己手头能搜刮的所有流动资金拿去买A股基金,仓位翻倍。3月初觉得市场疯了,“你们觉得疫情已经结束了吗?”“你们当疫情不存在吗?”接近前高时陆续把2月3日以前的仓位卖出。

4.没有理解货币政策,高估了疫情对发达国家影响,错失十年一遇的赚钱机会。3月初减仓后恢复定投,但仓位始终控制得比较低。没有理解到超低利率环境下泛滥的流动性,发达国家大撒币促进中国出口,宅家线上经济爆发等等因素带来的资产价格机遇。7月暴涨之后持续减仓12月回过味来。反思:(1)资产定价模型中利率在分母端,边际资金的买卖决定短期价格变化;(2)依然是和趋势反着买卖相当于认为你比市场上大多数人都聪明。。。。。。待续

5.逃过酒类暴跌。1月~2月在美十年债利率飙升过程中,把所有重仓酒类的基金挑出来定向减仓。保证了今年收益一直都是红的。理解了外资在A50,茅五和上证50上的操作,并通过二级市场行业的朋友验证。

6.运气好首次投资个股遇上游资抬轿。待续。

三、我在赚什么钱?

目前的自我定位是:中国优质企业成长的资本收益(+散户普遍存在时基金的超额收益)+自己家庭和整个市场流动性不对称的套利+现行制度下公募基金不能/不愿择时,通过分析宏观择时获利(怀疑自己目前能否这一点)

硕士时修过一门课:非线性系统,学的不好,感受颇深。我想股市价格的变动具有非线性,不可精确预测变化,但能通过分析了解趋势(偏微分方程组在边界条件约束下,通过逼近和计算极值点去了解它的性质),必须基于概率和资金管理来提升收益,减少回撤。

目前感觉比较受益的是凯利公式和圣彼得堡悖论。我的数学并不好,但觉得这个工具很好用。并且个人投资时不像考试做题做工程,不需要那么精确,定性分析就大有裨益。

四、如何设计我的投资组合

有益的参考:1.桥水的全天候模型,但要根据家庭情况和国情改造,股债房(房也许未来会变成reits)轮动搭配,加上周期末期的黄金(我读了周金涛,可惜他英年早逝,没看到比特币);2. 半夏的宏观对冲策略挺有意思,但尚未细读。

为什么要以价值投资为主,趋势投资为辅。待续。

五、读书计划和能力建设

(一)读书计划

《股票大作手回忆录》90%,《货币金融学》50%,《聪明的投资者》0%,《金融炼金术》0%,《笑傲股市》can slim捕捉牛股法则(本书价值存疑),《结构性改革》。。。

(二)能力建设

工作:。

考试:。

六、关于近未来(一年期)的思考

引用一个我挺喜欢的大V的话:今年“关注3点,国内是否会流动性收紧,如果收紧,直接清仓,第二,海外什么时候开始确定性疫情全面好转,就先减仓,等美债收益率飙完加回来,第三,看社融什么时候导致国内经济数据拐头,一旦拐头直接卖,等拐到流动性宽松以后再找恐慌点买回来。”

个人认为有一个隐患,美联储远超市场预期地躺平,用猛烈的通胀和美元的国际地位,解决债务问题。

七、关于远未来(十年期)的畅想

隐隐约约感觉到,两个潜力无限的方向:

1.未来真正的线上生活与社区。东亚社会的资源/人口比,节能减排的需要,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技术的进步。东亚超大城市为代表的的线上生活,真实世界的赛博朋克,宅的飞升版本。

2.mRNA疫苗为代表的mRNA医疗技术革命。这个看的材料还很有限,只能说我部分赞同马斯克关于mRNA医药的观点。

待续。

港美金融网发布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686188.com/2243.html

Like (0)
Previous 2022年12月28日 下午6:38
Next 2022年12月28日 下午6:40

相关推荐